做新时代的“四成”大学生
——在2022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上的讲话
湖南交通工程学院校长 陈治亚
(2022年9月2日)
亲爱的同学们,各位同仁及老师:
大家上午好!
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学校近两万名师生员工,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!对在这次迎新工作中付出辛勤劳动的师生员工,表示诚挚的敬意,谢谢大家!
曾经,你们用十多年的刻苦学习憧憬着大学生活,现在,经过不懈努力,你们终于圆了大学梦,身处在“象牙塔”之中。开学季的校园热闹而充满活力,你们带着自己的故事、带着自己的梦想来到这里,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。
大家最近可能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条新闻,中南大学校湘雅附二医院一位姓刘的副教授,因为恶劣的医疗事故已经被立案侦查,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和热议,就连中纪委都关注到了。我想说的是:教育和医疗行业涉及千家万户,无论你我他,总有相关联并身处其中的,它们的一举一动无不牵动着人们的敏感神经。
实际上,西方早期的大学教育,只有两个专业,一个是研究人身体的医学,一个是涉及人精神的哲学。所以,现在的西方大学,博士学位主要是两个,一个是phd哲学博士,一个md医学博士。这样划分,说明什么呢?说明他们最终关注的是人的成长,一个肉体,一个精神。
你们有没有想过,你们来到这里是为了什么?
我想大家脑海里冒出来的第一个答案,可能就是学习。那么学习又是为了什么?我上学的时代,学习是为了生活,当然现在依然是为了生活,为了更好的生活,为了诗和远方,或许有些人会有更远大的目标——为了全人类。你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繁荣昌盛的好时代,站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国人民奔向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的交汇点上,你们更要发愤图强。我读书的时候,“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”,一技在身,就是为了生存。随着年龄的增加,我多了一些思考。习总书记指出: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,你们年轻人要“扣好第一粒扣子”。我想你们只有搞清楚来大学是为了什么,目标明确,才能够为了理想全力去追求,才能够很好地结合国家、民族和自己来发展。
今天,我就用《做新时代的“四成”大学生》为主题,来和大家一起探讨你们为什么上大学这个问题。何谓“四成”?你们对接下来的大学生活肯定有过很多畅想,我想说的是不管在大学还是以后进入社会,你们首先要成为人,第二要成为一个快乐的人,第三要成为一个能利他的人,最后要成为一个有灵魂的人。
一、成为人
大家都知道,人是一个高级动物,人之所以是人,除了形态与动物有区别以外,还应该在内涵上与动物有所区别。形像不能说明问题,本质才说明问题。如果你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人,那是因为动物属性太多,只能叫人形的动物。
如何成为一个人?这是每个人,尤其是大学生的必修课。如何成为一个人,是一门艺术,许多人也许一辈子都没有想通。做人不是一个小问题,而是一门大学问。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有一本书叫《becoming a human being》,意思是“成为一个人”。如果你成为了一个人,你会生活得自在而充实。如果你没有成为一个人,那不管你外在条件怎么样,你都会觉得痛苦、迷茫,并且觉得人生严重地欠缺些什么。
我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,其中四组词就对如何做人提出了要求,爱国、敬业、诚信、友善。做到以上要求,你就是一个合格的接班人,这是作为人的基本内涵。人很难说有大的原则,但是人必须有底线。你们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,活力四射,但也容易冲动。有一句话说“冲动是魔鬼”,这就需要你们在成人的过程中,不断地修炼自己。
所以上大学,首先要从做人开始,从身边的小事做起,从尊重他人、尊重环境做起。你们要用知识,用知性来武装自己。你们当中,大多数人可能都是独生子女,在家里父母和亲人都围着你们转,而到了这里,你们首先要适应脱离父母和亲人的生活,尽快融入集体生活。如果来了大学,你跟谁都格格不入,看谁都不顺眼,那就会造成很多冲突和矛盾。人是群居动物,不是离群索居的神仙和圣人,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够和谐共生,多把时间花在学习知识上。我在今年的毕业典礼上跟毕业生们说,你们要多和自然对话,用知识武装自己、提升自己和修炼自己,这样你们身上的动物属性就会越来越少。你们一定看过动画片《狮子王》,虽然里面也有争权夺利,但更多的是本能的需要,只知道要吃要喝。一个人如果仅仅只有动物的本能,那还算什么人?所以,你们到这里来了之后,首先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写的人。
二、成为快乐的人
我一直有这样的认识,快乐是一种能力,是一种心境,也是一种智慧。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快乐地度过一生。实际上,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快乐,也就是幸福,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的一生是完全快乐的。现实中,总是充满不如意,我们总会遇到令人痛苦的事情。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经说过,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,如意之事有一二我也就很满足了。大家看看我们自己的脸,像个什么字?上面的眉毛是两个草头,下面一个口,像不像一个“苦”字。人生的容貌就是一种苦,所以你来到这里就是苦而乐,痛而乐。痛而快乐着,苦而甘甜着,甘甜是一种真正让人回味无穷的甜。
我曾经多次讲过居里夫人说过的一句话:“十七岁的时候,你不漂亮你可以责怪你的父母,到了三十的时候,你不漂亮那就只能怪罪你自己,没有给你的生命注入新的活力。”
你们来到大学,就要给自己的生命注入新的活力、注入知识、注入人性的初心,以及注入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初衷。这样以来,你的人生就过得很漂亮。你们身边肯定有外在形象很漂亮的人,看着赏心悦目,是找对象的首要目标,但是真正漂亮的人,就是给生命注入新的东西的人。在我看来,永恒的漂亮,是一种内在的漂亮。
追求快乐亦是如此,你们要追求永恒的快乐。那么,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呢?我想主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讲。
1.保持乐观,提高快乐的能力
一个人的生活态度,决定了人生的幸福程度。有一年国庆,我去贵州一个叫千户苗寨的景区旅游,因为人多,车子开了大半天还在路上,开几米停一下。在离目的地还有五公里的时候,我们实在忍受不了堵车之苦,决定下车走路,当作坐一天车未活动而锻炼身体。我们有说有笑,一边走路,一边欣赏山间风景,不时停下来购买路边小吃。到达目的地时,我们虽然走出了一身的汗,但是很开心,而那些坐在车子里的人,还在不停抱怨。
亚伯拉罕·林肯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,你活了多少岁不算什么,重要的是你是如何度过这些岁月的。人是思想的产物,思想造就一个人。我们的心态是快乐的,那么我们就是快乐的。泰戈尔有句很有名的诗:“世界以痛吻我,我要报之以歌。”
有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测试:把两组人放在同样一个密闭的空间里,并告诉其中一组人说,你们遇到了很大的困难,根本不可能走出去。而跟另外一组人则说,虽然你们遇到了很大的困难,但是肯定有一个办法可以走出困境,只要你们保持乐观、积极的心态。几天后,保持乐观心态的那一组人终于走出了困境,而另外一组人则只是不停地相互抱怨,完全放弃了走出困境的想法。
还有一个著名的例子,在一个灰暗的空间里,六个饥饿难耐的人准备喝粥,可是每个人只有一个比手臂还长的勺子。由于勺子太长,即使盛到了粥也喝不到。就在他们感到沮丧的时候,其中一个人伸出长勺把粥递到了对面人的嘴边。这时,所有人突然意识到,只有彼此帮助,自己为他人盛粥的时候,每个人才可以吃到粥。这真是,一念天堂一念地狱。
在学习上,你们肯定都会有压力,但是你们只有保持乐观的心态,才有可能去实现不可能的事情,才能体会到快乐。
2.挑战自我,去做让自己感觉难受的事
很多时候,人都喜欢待在在舒适的环境里,也不能说堕落,但是久而久之就会不舒服,无聊。人的快乐都是相对的,只有深刻体验无所事事的不快乐,才更能体会到工作的快乐。
人要有压力,适当的压力会变成动力。我想你们一定听说过“温水煮青蛙”的故事,温水看似烫不死人,但是能扼杀一个人的生命力,也不会让人获得真正的快乐。如果你们离开舒适区,去做一些让自己感觉到不舒服、有压力的事情,去实现一个个小目标。当达成这些目标之后,你们一定会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巨大快乐。那种快乐,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带给你们的。
我十五六岁时下过乡,在地里种过蔬菜——辣椒和茄子。第一次收获的时候,我好开心。辣椒和茄子在柴火上一烤,把皮剥掉,油都不用放,用酱油一拌,太美味了,吃得好开心。我现在还在怀念哪种感觉,怀念那种辛勤劳动之后收获的快乐。
大家一定要挑战自我,不要躺在舒适的环境里,好多人就是从逆境中走出来的,当然一个好的环境更能成就一个人,但是你要用好你面对的环境。20世纪70年代有人提出了一个幸福的概念,他说人们在行动和创造时,那种全神贯注乐在其中的心理现象,叫做福流(flow)。很多科学家能出成果,也就是因为他能够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情,并在其中找到了一种乐趣,然后就可以做出成就。我昨天还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,说教育关键是启迪和唤醒一个人的人性的光辉与潜质,靠说教和模铸的方式是可悲的,是教育不好人的。
三、成为能利他之人
一个人首先只有帮助了别人,别人才能帮助你。大家都知道一个定理,作用力和反作用力。其实,任何东西都是这样的,你待别人人如何,别人就待你如何。你待自然如何,自然就待你如何。我们现在要恢复蓝天白云,就得改变原来那种粗放式发展,不让空气被污染。
北京理工大学著名学者教授曾经感叹,我们的一些大学,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。他们高智商、世俗、老到、善于表演、懂得配合,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。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,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。
精致、不精致、利己、利他,仅从字面上看,没有褒义贬义之分。我们国家没有经过工业化社会,很长历史都是小农经济,一家一户,可以不需要别人的帮助。但是现代社会,分工越来越细密,或许在某种程度上,正是人类需要互相帮助的象征。一个人没有利己是不行的,但同时也要利他。大家都是聪明人,不可能让世界上所有的好事,都让你一个人拿走。因此我们需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。人需要利己,更需要利他。
如果说,成长是不断创造价值,那么创造价值最直观的结果就是“利他”。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过这样的讨论,主观上为自己,客观上为他人。这个观点现在尚存在争议,人不自私不可能,但是你必须做到有利于他人。所谓的“利他”,就是赠人玫瑰手有余香,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。
生命是一个有限而短暂的过程。一百岁有多少天?三万六千五百天。生命何其短,我们中国人的平均寿命男性74岁,女性更长一点,77岁,不到八十岁。就算按八十岁算,也才两万九千二百天。生命短暂而有限,一个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,谁也不敢说我不需要别人帮助。你不能说只要自己快乐,不管别人。那样的话,你的快乐也不会不长久。就像我在前面说的,晚上宿舍熄灯,你可能因为喝了酒或者和心仪的女朋友玩得比较开心,还一直在延续自己的快乐,跟他们打电话交流。别人睡觉了你也不管,这样就不行。
事实上,真正了不起又让人乐观其成的利己,永远离不开为他人作想。比如商人为钱途、企业为发展、学子为升造、年轻人为前途等等,更好的利己常常也意味着利他,需要把自己利他的活儿做得精致一点、漂亮一点。比如我们常说的讲诚信、谋创新等,只有更多展示自己对于社会、他人的有用价值,你的人生之路才会越来越宽。
四、成为一个有灵魂的人
人都是有灵魂的,人之所以昂立于生命之巅,是因为有灵魂,有意识,而动物做不到。所以人主宰着地球,主宰着动物世界,主宰着所有。人与动物的区别,也在于人具有灵魂。人类为什么会产生出类拔萃的大科学家、大思想家、大艺术家、得道高人,是因为灵魂被唤醒了,不再充当灵魂沉睡的行尸走肉,他们的心灵能够绽放出晶莹剔透、精妙绝伦的天光。所以共产主义就是一种美好追求,对人类美好的追求。
哲学一词的本义是爱智慧,通俗地说,就是不愿糊里糊涂地活着,要活得明白。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:“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”,一个人必须用自己的头脑去想世界和人生的根本问题。我认为,一个人真正的成功是做人的成功,做一个有灵魂的人,一个精神上优秀的大写的人,一个善良、丰富而高贵的人。下面我谈一谈对灵魂的这三种品质的理解。
(一)善良——生命的同情
善良,其实就是生命对于生命的同情,生命对生命的尊重。无论是东方的哲学家还是西方的哲学家都认为,同情心是人和动物区分的开始。孟子说的“恻隐之心”、“不忍人之心”就是指同情心,如果没有同情心就是“非人也”。西方的哲学家也是这样看的,比如,亚当·斯密认为:人有利己本能,生物总是趋利避害的,这无可非议,不管人类如何进化,还是存在属于动物属性。但人不光有利己本能,还有同情本能,能够推己及人,这就是同情心。
一个人如果没有同情心,那么什么坏事都能做。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,来的时候都是紧握着拳头的,而走的时候松开手,叫撒手西去。来的时候手握拳头,什么都想抓什么都想要,慢慢地我们有名字、有身份、有职务,有家庭。可是后来,慢慢地,我们就不是作为一个生命来生活了,而是作为一个身份或者所谓身价。而且往往也是把自己看成这样,很少去倾听自己的生命到底要什么东西,自己的生命过得舒服不舒服,这种敏感没有了,更普遍的是追求物质的东西。
西方哲学家认为人有两个本能,一个是利己的本能,还有一个是将利己之心推己及人,知道其他人也是爱自己的,这就是同情。
(二)丰富——精神的财富
“丰富”是指人不仅有生命,还有精神,这是人和动物更重要的区别。人有精神能力,而动物只有生存本能。“丰富”就是要让人的精神能力生长、开花、结果,每个人都要如此,这就是精神上的丰富。不能够让自己“物质丰盈,精神匮乏”。
人有哪些精神能力呢?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把人的精神能力分为三种,智、情、意。智就是指思考能力,认知水平,所以你要努力学习,不学习就不会有很高的认知水平。记得小时候,我在乡下祖母家住过一段时间。那时候科技不发达,乡下没有什么娱乐活动,一到晚上,乡下人吃完饭就喜欢聚在一起说鬼神故事,听得我脊背发凉,很是害怕。长大后,回到城里,我还一直怕鬼。有一次,我十四岁了从城里一人回乡下看望祖母,车子晚点,只得走路。走在漆黑的山路上,我好紧张,总觉得有什么东西跟在身后,耳边不时传来野兽和小鸟发出的声音,顿时吓得腿发软,迈不开脚步。直到上完大学后,我认识到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鬼。我怕鬼的内心阴影,才真正消除,再也不怕了。
“情”就是情感,人有情感生活,有对爱的体验,有对美的体验。在很多人眼里,歌星韩红长得不好看,但是我很喜欢,因为她不仅歌唱得好,人也洒脱。我在西安工作期间,有一次请空政文工团来演出,她是副团长。听说她会来,我很是高兴,期待着跟她合影留念。后来,因为中耳炎,韩红没有来,我顿时倍感失落。举韩红为例,我想说的是美的感受不仅仅来自美丽的容颜,还来自内心的情感体验,随着知识结构的增多及岁月的增加,容颜是会退居其后的。
我特别喜欢一个英国哲学家,约翰·穆勒,他认为,一个人要满足自己生存的欲望,但人的精神能力是更高的快乐。如果人们只是体验物质的快乐、身体的快乐,而没有体会过精神的快乐,那他就不知道后者的快乐之于前者是更甚的。今天,我们很多人就是只是沉湎于身体、物质这样低层次的快乐中,而觉得世界上没有更快乐的事情了。但只要享受过两种快乐的人,都会得出精神快乐是更快乐的结论。
你们是大学生,要追求精神的快乐,做一个有优雅灵魂的人。精神上的快乐,不能一蹴而就,需要慢慢培养。我最近在想,等疫情完了之后,我一定要去不丹旅游一次,看看他们的生活。不丹是一个很小的国家,靠近尼泊尔,但是大家都知道它是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。去不丹,很不方便,每天只有从尼泊尔出发的两趟航班。在很多人看来,不丹经济不发达,很落后,但是据传那里的人们却是全世界幸福感最强的。
你们来到这里,我们的环境和条件也许比不上那些一流的大学,但是基本条件还是达到了。最重要的是你们来这里的目的和目标,同时还要有精神上的追求和快乐。你们在这里同样可以做出成绩,同样可以成为优秀的人才。人类的科技越来越发达,生活越来越富裕,人就一定幸福了吗?社会流行一句话说,物质丰盈了,精神却匮乏贫穷了。真正幸福的生活,是人们精神上非常自由非常发展,有大量的精神财富,同时每一个人都对世界有好奇心。你们这个年纪,应该对世界有更多的好奇心。我现在六十多岁了,还感觉自己有很多的好奇心没有得到满足,内心有着不熄的探索动力。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人有更多的好奇心,而不是扼杀人的好奇心。
还有,我想说信仰也是一种美,你有了信仰就有了一种追求。共产主义,我认为是美的,它是人类社会的最高形态。在那里人类把劳动认为是一种需要,这是一种美,也是对生命的追求。我们的智力,是对知识的追求,相应的是对真的追求,对真理和规律的追求。情感生活,相应的是对美的追求。年轻人谈恋爱,不管以什么形式认识,你总要觉得她在你的心目中是美的,才会产生爱,才会在一起。信仰,也对应于善。所以真善美是不能倒过来的,只有真实了,才会有真正的善良。不真实的善良,是伪善。真实了 善良了,你才会感觉到美。所以做人,灵魂的真实才是最重要的,然后才是善良和美。
一个人要让自己的生命更丰富,更有乐趣,我有几点想要和大家交流一下。人是群居的动物,但是偶尔也要抽点儿时间独处。现在,能够忍受独处的人越来越少,并认为独处是一种痛苦。读书,就需要独处,宁静致远。怎么样去“丰富”自己呢?我觉得有三个途径。
首先,要养成独处的习惯。我们这个时代,能够忍受独处的人越来越少了,往往把独处看成一种痛苦、一种惩罚,仿佛一个人呆着,日子就没法过了。其实,根据我的体验,独处是一种特别的快乐,能够和自己的灵魂进行交流,是很快乐的。这个过程就是自己过内心生活的过程,好好回顾一下自己走过的路,立足于人生的全局给自己一个坐标。
我觉得,独处是一种更重要的能力,如果一个人没有独处的能力,那么他丢掉的是灵魂,会变得浅薄。一个人必须丰富自己,这样才能使自己有价值。
第二,通过读书来形成更高的自我。读好书的过程就是接受熏陶的过程,自己的灵魂也会越来越充实。所以我强调,一定要读好书。现在外面的书太多了,但很多是“垃圾书”,畅销书不一定是好书。我的主张是少看一点畅销书,多看一点经典读物,虽然经典书大部分是不一定畅销的,但的确受益无穷。
第三,通过实践完善自己的社会性。人首先是动物,所以会有食欲、性欲、自我保存能力等自然属性。同时人又生活在社会之中,作为集体活动的个体,或作为社会的一员而活动时,又要表现出社会性。
怎样做呢?当然是通过实践。形象些说,医生治病、演员表演、运动员比赛等都是实践。抽象些说,社会调查、科学实验等等也是实践。在实践中,人的社会性可以不断完善,还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趣,心灵丰富起来,脱离纯粹物质的需求。大家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,还要认真上好实习、实训课,实验课。
我觉得,一个人优秀,应该把自己内在的东西表现出来,从而使之成为自己的事业。第一,要做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,对事情本身有强烈的兴趣,而不是因为利益,没有利益也要做,就因为喜欢。这是“事业”的一个标准。另一个标准是,由于从事了这份事业,而让人生意义得到了实现,做这件事要让自己感到其中的意义之所在。杜威说过,兴趣是才能可靠的征兆。
我认为幸福有两点,一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,并且能够靠这个养活自己;二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,并且让他们感到快乐。做到这两条,人生就算是幸福了。
(三)高贵——人格的骄傲
“高贵”不是指一个人的社会地位,而是指精神上的高贵。希腊时代的一个哲学家第欧根尼,当时非常有名。那时候统治欧亚大陆的是亚历山大大帝,他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君主。第欧根尼提倡人应该过简朴的生活。一天,亚历山大大帝在大街上碰到第欧根尼,他说,我是大帝亚历山大。先生,我能帮你什么忙吗?第欧根尼说,你能给我做的一件事,就是请你走开,不要挡住我的阳光。第欧根尼在物质上虽然过着很简单的生活,但是在灵魂上他是很骄傲的。
一个人的高贵,并不在于你自己怎么样,并不在于你价值怎么样,并不在于你财富和权力,而是在思想和精神上被人认可。你们千万不能算计他人,千万不能把他人作为满足自己欲望的手段。每个人要被看做是有尊严的人,有灵魂的人,让灵魂与灵魂来相对待。我们教师传道授业解惑,和学生的关系,就应该是灵魂跟灵魂的碰撞。
今天,开学第一课,我非常高兴和大家谈到这些。希望在接下来的四年中,我们继续共同探讨如何做成一个人,做成一个快乐的人,做成一个能利他的人,做成一个有优雅灵魂的人。
最后,我想说的是,只要你把人做好了,你自然会成才,自然会成功。
谢谢大家!